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天下走遍,不如淡港湖边

[复制链接]
zdxu 发表于 2019-3-12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东旭
  象山有一句老话,“天下走遍,不识淡港湖边”。淡港、湖边涉及了象山的一个片区,两个地名。淡港是象山最长的淡水溪,湖边是象山的一个村子。五柳先生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中的老百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淡港湖边也是这么一个地方。不过湖边村,山青青,水长长,村人也喜欢说“天下走遍,不如淡港湖边”,想必也是出自一种热爱家乡的情由吧。

  淡港溪,是象山境内最长的溪流。古书上写成“缘溪”,大概是因为它发源是蒙顶山芭蕉于家,所以又叫于家溪,雅称缘溪。我是十分喜欢缘溪这个名字。缘溪略带一些禅意。《四明谈助》上录《曹志》:“淡港溪,县西四十里。源出蒙顶山,到淡港入海。有渡可通奉化。古陈山渡在下流。”据村里的长者说,如果没有筑淡港门(坝),象山港的海水可以直接冲到湖边村。

  这一条溪上,从南至北,依次有儒雅洋、伊家、蔡家田、上张、陈隘、湖边、潘埠。这些自然村,都有数百年历史。除了儒雅洋因为老房子古建筑比较多而评为历史文化名村外,其他村子也有许多零星的老房子,依旧述说着尘封的旧事。而几年前因为修建上张水库,陈隘以上的三个村落都搬迁到西周镇上。欧阳桥也沉入了水底。这意味着,这些古老的历史已经翻篇。

  而湖边、陈隘、潘埠依然在。一如旧时的宁静安谧。一如世外桃源。“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湖边村的南面是五雷山,《四明谈助》:“县西北四十里。有五峰相迭而下。谢仙所生故址。(《曹志》)”

  因为五个山峰相连而下,所以称为五连山,又叫五雷山。小时候父亲就说,五个山头,有三个山头是我们湖边人的。大概也有一些势力范围的概念,不过山头面积多半指林业。家乡出产毛竹,有时候,村里没钱就会雇佣村民去砍一批毛竹卖。村里也会叫个老先生看管毛竹,特别是禁年挖笋的季节。

  近村口的两座小山,一名鲫鱼山,一名乌龟山。两山之间,有两座庙,一叫茅山庙,大殿有五开间,算是这一带比较大的庙宇。另外一个小庙在龟山脚下,就叫龟山庙,是湖边、陈隘、上张三村的当境之神。两座庙在旧志上都有记录,文革时拆毁,九十年代重建,因为有庙,所以这条岭叫做庙岭头。先前村里的小学就办在这里,校门外有一个古凉亭,“庙岭亭,茶田三亩二分”。象山人所谓的凉亭,其实是三开间或是五开间的房子,又叫路廊,后墙是可以挡风的。前面是敞开式的,道路从凉亭而过。因为道路拓宽,凉亭也被拆了。老话说“凉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不要贪图一时休息,而误了赶路时间。“康熙十三年,三月,福建耿精忠反,土寇扰宁波。(《逆臣曾养性传》)十七年,象山副将汪国洋,败贼于庙岭。(国史《李之芳传》,按象山志系前年)贼从淡港口,犯庙岭,官兵截击之,毙于矢石者半。”这是收录在《明州系年录》里的一段小战役,故事的发生地即在庙岭。

  谢仙是象山最有名的地仙。翻开民国《象山县志·方外》第一篇章就是谢仙,这一带都是谢仙的庙脚,这边有许许多多关于谢仙的故事。每逢八月初一开始至八月十三止,举行谢仙庙会。沿溪的六个村,每个村做戏两天两夜,为祝谢仙神诞。谢仙的传说故事在村里流传的非常多。

  湖边村里原先也有剧团。按乡村演出的习俗,白天演一些家庭伦理题材的戏,晚上则演一些国家戏,什么《龙虎斗》《红袍盖苏文》《李国太回朝》之类,唱腔高亢激昂,适合在空旷的山村里演出。这种声腔其实是“乱弹腔”,融合绍兴、台州的乱弹腔,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剧团擅演包公戏,杨家将戏,在象山、宁海都有一定的名气,虽然后来剧团解散。但后来凡是来湖边村做戏的戏班,都会感觉到这个村的戏真不好做,因为懂戏的太多了。稍有差错,都会有人指出来。现在村里依然有许多拉琴票戏的村民,许多人吹拉弹唱都会,艺术氛围很浓厚。

  湖边人的氏族以周姓为主,另外有张姓、黄姓,其它的姓氏户数很少。村里还有一套民国二十二年(1933)的《湖滨周氏宗谱》记载了周氏家族详细的历史。周氏先祖元清通判四明,居鄞,次孙镌徙居天台榧树,镌之长子輓迁居鄞邑周家。南宋淳煕间(1174-1189),輓之长子名特,见象邑湖滨(现名湖边),山水明秀,风景幽雅,遂从鄞邑周家寮迁湖滨居焉。周輓生子三:长子周特迁象邑湖滨,次子周琦迁象邑西瀛即西洲,三周璥迁居本城梵峰。梵峰这个地名,不知何处,目前还有待考证。

  关于湖边村名的来历,村里的耆旧如是说,先前这里居住的人都姓叶,村则叫叶夹岙,但周姓人居住后,叶氏渐渐人丁不旺,叶姓人迷信“周吃叶”传说,迁徒而去。倪象占《蓬岛清话》:“凡有甲小虫,象山名之音若鸠鸟之鸠,金色者金鸠,花色者花鸠,黑而在菜者曰乌鸠。”而象山土音,周谐音于鸠。在周氏定居下来之后,村里常常发生回禄之灾,后来请了风水先生看过风水,在村西侧山脚下挖了一个湖,名叫山庚湖(山根湖),然后村名也改为“湖边”,雅称湖滨。现在湖已造田,村里的老人常说,乌沙村的走马楼就是仿我们村的,但我们村的已经没有了。村里的老房子极少,除了老祠堂、杨宅、湖边庄屋(据说是何恭房造在湖边村的房子),而且都急待修缮。其余的民居都是改革开放后新造的楼房。

  湖滨周氏取得各种功名的有30多人。第9世尹錡为永乐时代(1403-1424)举人,出任过福建松溪县知县。第19世绍绂,名丹忱(1796-1866)是岁贡生,其子荣璨(1825-1889)是例贡生,族中有邑庠生21人、国学生7人。

  周丹忱,字怀赤,号葵圃。民国《象山县志》有传记。葵圃先生极其喜欢读书。从董沛的墓志和郭传璞寿序里都盛称周丹忱先生好读书。西乡的欧、王两家的藏书,当时在象山是最丰富的,他曾做过两家的塾师,教书之余,阅读两家藏书,从天亮一直读到半夜才休息,一本都不遗漏,每一种书都详其本末,具其首尾,搞清楚后再换他书。他边读,边抄写,边做书目。他读的书涉猎极广,“凡夫星图、算术、地志、兵林、医诀、纬占、道藏、释典、画史、书势、琴旨、鼎铭、雀箓、龙方、茶经、香谱,吾妻镜佉庐之字,索库伦切合之音,莫不洞晓源流,研寻潭奥。”《吾妻镜》还是日本的历史书。他教出的学生有几百个,其中的优秀学生都以训诂、考证、诗歌、古文辞等名于世。王时蕙说周丹忱是乾隆姜炳璋之后读书最多的人。但是,他读书虽多,却不肯出一本自己的著作留世,以为这是不适当的投机取巧和博取世名的行为。他邻里和陸,兄弟友爱,既豁达大度,又是非分明。对待仆人从不辞色严厉,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却非常严肃。他主持编过《湖滨周氏宗谱》《墙头欧氏宗谱》《舫前王氏宗谱》。莲花的《翁氏族谱》是他编的,只是未完成,就过世了。所以由他的弟子王莳蕙来完成,“同里翁氏谱,为吾师周葵圃先生所纂,未竣而先生倐捐馆舍,其族人奉先生命,嘱蕙蕆其事而序之”。他写的《胎产指南序》至今还有流传,序中提及的“产后言语含糊”为许多医家作为医案收录。他写的《序潘兰佩诗抄》收录在县志中。虽然留下不多的几篇文章,但可以看出周丹忱先生确实学识渊博,而为人低调。葵圃先生殁后,鄞县令董沛为其撰写墓志,董沛在宁波十分有影响,他和好友徐时栋一起编光绪《鄞县通志》,自己著有《明州系年录》,他在葵圃先生的墓志铭中赞道:“欧王氏之称先生者,以为自姜大令炳璋后罕其伦比,思一见之,而以先生病,不果”,姜炳璋是象山清代的文化名人。

  现今的湖边村有263户,1148人。我们常常说唯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看到湖边村的样子,大概就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9-18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