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偷得浮生半日闲,养养花,赏赏陶

[复制链接]
 楼主| 农务人 发表于 2012-10-2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角落边头 发表于 2012-10-26 22:36
羡慕,,,西周时代的陶罐当花盆。我那个战国的陶罐也打算种棵树吧!可好?

九风楼主说种水仙不错,现在没有水仙那就种盆大蒜吧,一举两得
 楼主| 农务人 发表于 2012-10-29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风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22:43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去捡古董呀!

东谷湖湖底那个窑址破片不少,干了通知下,一起捡
 楼主| 农务人 发表于 2012-10-29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农务人 于 2012-10-29 09:54 编辑
江海 发表于 2012-10-28 17:53
农务人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江海兄好,久别不见甚是想念
 楼主| 农务人 发表于 2012-10-29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山之石 发表于 2012-10-28 19:04
我知道了

不是我干的
 楼主| 农务人 发表于 2012-10-2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12-10-28 21:28

 楼主| 农务人 发表于 2012-10-2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数得了多少分,再上一批吧

工艺品

工艺品
2.jpg

宋,桥墩残狮

宋,桥墩残狮
4.jpg

清。木雕文昌星君

清。木雕文昌星君
6.jpg
7.jpg
 楼主| 农务人 发表于 2012-10-29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印纹陶简介
               印纹陶是汉以前中国南方普遍使用的—种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陶器。印纹陶始见于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江西山背文化跑马岭遗址、福建昙石山文化下层及广东石峡文化下层均发现有印纹陶。商周时代,印纹陶得到较大的发展,战国时开始衰退。根据考古发掘资料统计,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印纹陶出土数量约占同期陶器的5%至8%。纹饰一般为阳纹,印痕松散粗浅,不够规整。纹饰种类少,主要有方格纹、游涡纹、重圈纹、曲折纹、网纹、编织纹、水波纹。纹饰的制作方法是先用陶拍和抵手将器表拍平,再用陶印模拍打出印纹。陶印模有圆、方、长方、椭圆及蘑菇形。刻划纹饰有篮纹、方格纹、叶脉纹。进入阶级社会,上述地区印纹陶得到发展,不仅数量种类有所增加,而且质量也有很大提高。陶质以灰陶为主,纹饰规整清晰,印痕深浅一致。因文化不同,纹饰种类有所差别,江西一带有网结纹、划纹以及细绳纹与圈点组合纹。广东地区有乳钉纹及少量布满全身的组合纹。福建地区出现叶脉纹、横人字纹、间断条纹、篦纹等。纹饰制作延续早期的拍打印纹法,但注意到每组纹饰间的修整。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是南方印纹陶繁荣发展时期,印纹陶数量空前增长,纹饰种类繁多,较盛行的有曲折纹、回字纹、大块云雷纹、夔纹、菱形纹、凹窝纹、凸回字纹等,其中大部分为浮雕式阳纹,生动鲜明有立体感。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陶器身上都拍印有两种以上的组合纹,纹饰粗深有力、简洁利落,清晰协调,富于变化。其中以一种纹饰为主,主体花纹饰于器物醒目部位,另外再配一种或几种陪衬纹饰,陪衬纹饰多饰于主体花纹上、下部,起辅助烘托作用。常用的纹饰组合有夔龙纹与凸回字绞、篦点凹窝纹与云雷纹、凸菱形纹与卷云纹、水波纹与同心圆纹、夔龙纹与勾连纹、曲折纹与宽带兽面纹
等,多达数十种。纹饰拍印技术与装饰手法得到很大提高,每组纹饰相接处吻合严密,修整细腻。纹饰粗细深浅一致。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南方制瓷
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印纹陶骤减,纹饰由繁至简,逐步走向衰退。延续下来的纹饰有米字形纹、方格纹、圆圈纹等。而此时,青瓷以造价低、美观耐
用、易清洗等优点得到空前的发展。汉以后印纹陶终于被青瓷取代。
印纹陶文化

            印纹陶文化发源于巴尔干半岛﹐然后沿地中海岸西行﹐经亚得里亚海两岸进入西地中海﹐在意大利﹑法国南部﹑西班牙和葡萄牙沿海。印纹陶文化的农作物以大麦为主﹐也有小麦。牲畜有牛﹑羊等﹐以羊为主。捕鱼也占重要地位。陶器为手制﹐器物以碗﹑钵和长颈瓶。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南方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出现了一种很有特色的陶器。这种陶器烧制坚硬,犹如瓷器,故名硬陶。陶器表面拍印一些方格纹、圆圈纹、曲折纹等几何形纹饰。由于它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因此人们把出有这种陶器的古代文化称为印纹陶文化。它的延续时间也很长,一直到商周时期的遗址还有发现,而且流传到北方中原地区。

  殷商时期,北方出现了青铜文化,而浙江却出现了印纹陶文化。这是生活在浙江的越人与自然界斗争的一种伟大创举,也是立足浙江资源,因地制宜的一种创造。商周时,浙江的上虞出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专烧印纹硬陶的石窑。而于1956年发现的萧山茅湾里印纹陶窑址,则是保存较完整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一处典型的印纹陶窑址。该窑址存有大量陶瓷碎片及烧坏变形的完整陶器,表纹饰有米字纹、方格纹等,并且表里均涂有一层青色的薄釉,有的则胎质坚硬密实,易吸水分,器底壁厚,器身单薄,外表素面,里面有螺旋纹。可见,当时制陶工业的水平已有非常大的提高。
印纹陶遗址
  茅湾里印纹陶窑址——位于浙江萧山,为古越族人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窑址存有大量陶瓷碎片及烧坏变形的完整陶器,表纹饰有米字
纹、方格纹等。

岭南几何印纹陶的发展与衰退
               岭南使本来就受北方文化浸润的南方民族进一步发生对华夏的文化认同。岭南几何印纹陶正是在中华民族文化日趋形成、南方土著文化日趋衰弱的历史文化大背景下走向衰弱退的。

  春秋晚期至战国的青铜铸造技术,较商周时期有很大的发展,有很多生活器具用青铜铸造,还有不少青铜艺术品。新兴的铁器、铅器、漆器等制造工艺,也有长足的进步,人们不像以前那样依赖陶器了。新的工艺、新的材质,培养新的审美时尚,人们对几何印纹陶的爱好与注意力被分散了,这不能不说是几何印纹陶衰退的一个文化原因。

  导致岭南几何印纹陶衰退的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制陶技术的进步。到米字纹阶段,轮制技术发达。制法均为轮制,盖纽、耳和足则是后加的。部分体形较大的瓮、罐、缶、釜、盘和盆的口沿及内壁上,留有粗大的拇指印痕。由于普遍用轮制法制陶,陶工们在实践中感觉到利用陶轮的旋转,直接在器表刺戳花纹,比用槌、拍逐个拍印花纹更为简便快捷,也更能随心所欲,于是越来越少用拍印了。釉陶和原始青瓷具有印纹陶所不及的优点,如色彩莹润、器壁坚密、质感平滑、便于口唇接触和洗涮等,既美观又好用,同时烧制代价也不比印纹陶高,于是自然就愈来愈受到人们
的欢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制陶人把生产兴趣转移到釉陶和原始青瓷的制作上去,渐渐冷落几何印纹陶了。总之,几何印纹陶的衰退是制陶
技术不断进步的一个必然结果,这里“衰退”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制陶技术进步的体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否定之否定”。它虽然随着历史的前
进失去自己的辉煌,但它对于后世却有着永久的魅力。

  印纹陶饰的来源与纹饰演变轨迹

  心理感受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几何印纹陶,其纹饰更是人类情感的符号与表现形式。例如水波纹、
漩涡纹、浪花纹、圈点纹等等,似乎来源于南方居民对水的心理感受,对水的亲近、喜爱和惊恐兼具的感情。南方的原始先民朝夕相如斯与水相伴,或
傍水农牧,或水滨采集,他们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因此对水天然有一种亲近喜爱之情。但是当洪水泛滥、波涛汹涌的时候,当他们置身急流漩涡之中
或者当急流漩涡无情卷走他们的生命财产的时候,他们对水又充满了惊恐之情。他们对水的心理感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自然就通过陶器
纹饰来表现水,通过不同的线条、形态符号表达对水的种种感受和感情。

  图腾崇拜

  古代文献记载:“南蛮蛇种,包括岭南在内的南方地区的原始人,以蛇为图腾:“越在东南,放立蛇门”,“断发文身,以像鳞虫”。几何印纹陶的许多
纹饰也体现出他们的蛇图腾崇拜。有人著文并绘图指出:曲折纹可能是眼镜蛇花纹图案;菱纹、三角形纹可能是五步蛇、百步蛇、玉斑锦蛇的纹形;叶
脉纹可能是蛇脊骨的摸拟;∑形纹可能是蛇身扭曲的简化;篦点纹很像水蛇、草蛇、草花蛇、麻斑游蛇等蛇的花斑;圆点纹似乎是蛇眼睛的简化。颇具
说服力。

  百越各种族的兴衰与南方各地几何印纹陶的兴衰基本上是吻合的,秦汉之后随着中原人的成批南下和越人的大量北上,汉越基本融合,几何印纹陶
最终走向消亡,这也有力地证明了几何印纹陶是越族文化的一个特征,越族文化消融在中华文化之中了,几何印纹陶也随之消融了,和中原一起走上釉
陶和瓷的道路。中原的移民与属于百越系统的当地先民相互融合的产物,所以既保持越族文化特点又有别于南方印纹陶主流,带有某些中原文化的因素,
这是很有道理的。几十年来的岭南印纹陶考古资料,再一次证明中华文化是多元发生的,一向被人们认为蛮荒之地的岭南,新石器时代也是中华文化的
一“元”,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岭南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融合和统一文化的最终形成,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岭南的远古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中
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布衣 发表于 2012-10-29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野郎 发表于 2012-10-26 20:01
给我一个古懂,狼就叫俺牛哥来加分

牛哥是谁?
布衣 发表于 2012-10-2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务人 发表于 2012-10-26 21:16
没事,农务人的东西太干净反而不象了

布衣 发表于 2012-10-2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布衣 于 2012-10-29 13:11 编辑

艺术家的眼光真是不错,化腐朽为神奇啊!
六株头 发表于 2012-10-29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六株头 于 2012-10-29 12:57 编辑

楼主,那个香薰送给我
 楼主| 农务人 发表于 2012-10-2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株头 发表于 2012-10-29 12:12
楼主,那个香薰送给我

猜猜我给不给
九风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要给的,哈哈!

空子 发表于 2012-10-3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以后要是有机会到农务人那里,随手都可以拿到文物啊。
有一说一 发表于 2012-11-2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养眼了许多。

老早就说了,一般人不收藏,收藏 的不是一般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0-6 06: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