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登录
象山同乡网 返回首页

zdxu的个人空间 http://www.54xsr.com/bbs/?1594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歌啸堂剧品》——看戏琐记

已有 1663 次阅读2012-5-17 17:11 | 玉堂春, 梁山伯, 民间小调

 

《珍珠塔》倒是一本好戏,只是不想去看。因为看这个戏会让人想起陆老来。多好听的陆派,清新如春风拂面,唱腔可字字送听,可惜现在所有的剧团没有一个陆派挑梁的角。不是让人感觉很闷吗?在一代风华,袁范傅徐专场后,尹派弟子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尹派专场,王老举办了一个“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王派艺术专场,去年吕老的“可爱深红爱浅红”、金老的黄沙的黄金专场。戚毕虽然相对弱一点,但几个弟子也办了几个专场。而陆派呢?可见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其间,人情世态可窥一斑。

小班的折子戏专场,小班其实应该让他们多亮亮相。《何文秀》是骨子老戏了,我在《缀白裘》里也能找到《何文秀》的本子,桑园、算命都很有名。小年青人演老戏,演经典戏。有时候,只是容易一个跑过场,在注重条条框框的时候,把灵气的东西甩开了。往往演的规矩,而少创新,哪怕一点亮眼的。戏行里常说,“上台带三分生”就是这个感觉。同样的《玉堂春》四大名旦,都能演出自己的特色来,不然一个样,谁看哩?“武林调”唱的很好听,这些原来的民间小调,吸收到越剧里,檀板红牙,倒是有腌笃鲜的味道。唱道情也好,莲花落也好,都不错,一个理。

《山伯临终》,孙琴演饰梁山伯,孙琴的嗓子不错,很亮,很宽,适合唱范派。只是有时候,一部大戏下来,进入角色情绪就比较自然、顺理成章,演折子戏的时候,一下子要进入角色,很饱满的来发挥。这个确实有点难度,而且要很好的角才能一上台就能压台。而且梁山伯奄奄一息的气息不好控制,所以感觉声音时高听低,让人提心吊胆。

徐薇薇的《拷红》,不错,她的戏路是向小花旦靠了,有时候会觉得可惜,但实在僧多粥少,主角往往只是那么一两个,其实也是一个定位问题。演员能扬长避短,是幸运的。有时候,演的好,照样是“绿肥红瘦”。

张莹的《跌雪》,很费力。但也完成的不错,只是笔者总觉得戏曲的舞,跟舞蹈的舞不一样。这个风格有点浙百的风格。有点过。但不好看。

倒时两个老生戏不错,嗓子不错,也热闹。韩的身架有点小。其实可以从服装上用点心,不要说个子小,再穿很大的袍。据说裘盛戎也是个子小,但演大花脸,所以他夫人就从服装上格外用心,所以好看。励的曹操、杨继康都看过,嗓子确实好。头面也适合唱老生。范进的戏约摸是移植晋剧《范进中举》的,女老生谢涛的作品,其实好的老生作品,既然排了一折了,索性排个全场。因为越剧的老生戏实在太少,像徐铭排《一缕麻洞房》的时候,后来感觉非常好,就排了个全本的。当然这个是院团的问题。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徐秋霞,倒是一个可以挑梁的老旦。《祥林嫂》声情并茂。铆足了劲,也让所有的观众拭泪。

徐晓飞唱的大轴戏《玉卿嫂》。唱戏的行规,谁最历害,谁压大轴,第二,压二轴,一点不含糊,新秀开场。当然大轴也是要压的住的人压。徐晓飞近来的确是宁百的培养对象。人才少,要珍惜。上次排了一个《烟雨青瓷》,选材倒是不错,只是没有感觉。我想还是挖点老戏排排好,或者《西厢记》也不错。宁百有很好的徐派小生搭档。或者排着比较熟悉又能创点新的。哎,所以说,戏剧界,还是戏迷多,戏友少。有时候,很期待,这些小班演员很快的起来唱主角。但演出场次太少了。

小班也不小了,春与秋其代序,加油吧


鲜花

鸡蛋

握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0-11 08: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