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湾弥陀净寺赵五娘诞辰日【图】
今天忙是忙还是了了一桩去白沙湾弥陀净寺拜佛的心愿,只拍了没几张图留念下交通被管制
乘公交车拍了好几张就这张清楚的
没有想象中的人山人海
忙里偷闲,了却心愿,应该如此, 这么没把人多的地方拍来.;P 这些个年轻人,拜菩萨还是象模象样的。 上午到过山门,没进去:lol 等走到下大雨了,扫兴而归 :s5 心诚则灵! 今年丐帮只派来一个代表?;P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3-9-7 18:14 编辑
相传弥陀净寺始建於南朝宋文帝时,至今已逾千年。清道光七年(1827)重建,同治十年(1871)乡绅赵开有出资重修,住持僧龙虎。寺有金刚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厢房二十二间。该寺传承法系在历史上以净土宗为主。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3-9-7 18:40 编辑
民 间 传 说
赵五娘东汉时人,嫁夫蔡伯喈。蔡郎上京赶考,一去十年杳无音信。蔡父、蔡母灾荒之年双亡,五娘剪发换了一张草席,扒土葬了公婆。
五娘无依无靠,思念丈夫,便叫人画了公婆之像,挟一雨伞,身背琵琶,黑衣白裙千里寻夫;竟走到了东海之滨象山之地。
在爵溪白沙湾的弥陀寺,当她却得知夫君伯喈已在东京牛宰相家招亲做了状元女婿,万念俱灰,在大爿山蹬石跳崖升天。这天是八月初三。
后人为纪念这位忠贞女子,在爵溪白沙湾地方建造了赵五娘庙。
一路上,赵五娘留下了亦坎、相思岭、下沙、七弯八岗、升天石等传说遗迹:
赤坎位于赵五娘岭西北面,此高岭多长毛栗刺。五娘一路爬爬跌跌,双手鲜血滴渗、染红岩石,后人就称“赤坎”;岭脚的小村称为“赤坎村”。
相思岭是位于爵溪北面的一条山岭,五娘孤风餐露宿,一路求乞,受尽磨难。将近东京,道路崎岖,想着自己悲惨命运,伤心地弹起了琵琶,唱出了想念丈夫的悲曲,眼泪夺眶而出顺着山路落下,变成一条石子路。后人起了“相思岭”的名字。
大岙、下沙位于爵溪去白沙湾途中,五娘翻越了大爿岭,经过了一个小山岭和沙滩,气急身热把外袄脱下扔在路边,后人叫这个地方为“大岙”。走着走着脚上的裹纱因磨破而散落,她索性解开脚纱抛弃在沙滩上,扔脚纱的地方后叫“下沙”。
五娘解下脚纱,用力抖掉纱布上的沙尘;谁知那雪白的纱布突然随风飘去,瞬间转过七个大弯、绕过八个大岗。这条七里长的羊肠小道,就是人们传说的“七弯八岗”。
升天石位于赵五娘岭顶,五娘好不容易上得岭来,举目观看哪有丈夫影踪。她歇在一块大青石上,隔海处隐约能见东京城池;想起丈夫贪图荣华富贵,悲愤交集。右脚在大青石上一蹬,说也奇怪,那块大青石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脚印。就在她蹬脚之时,青石冒出一缕青烟,托起五娘往天上升腾而去。后人把这块青石称为“升天石”。
劲松 发表于 2013-9-7 06: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里偷闲,了却心愿,应该如此, 这么没把人多的地方拍来.
拍是拍了,就是熟人太多了,他(她)们不好意思被曝光:) 天涯海客 发表于 2013-9-7 07: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个年轻人,拜菩萨还是象模象样的。
穿黄马褂的是佛教群的做义工在教他朋友怎样正规拜佛 看牛人 发表于 2013-9-7 1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午到过山门,没进去
:o肿神马不进去啊! 简单生活 发表于 2013-9-7 13: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等走到下大雨了,扫兴而归
听说年年赵五娘生日都下雨的? 成根 发表于 2013-9-7 17: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心诚则灵!
阿弥陀佛 他山之石 发表于 2013-9-7 17: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年丐帮只派来一个代表?
丐帮都几十个代表呢,是俺图拍的不够清不是你眼神不好:lol
页:
[1]
2